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和保健成为了时下潮流,保健食品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青睐,为提高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识别能力,帮助消费者正确选择和食用保健食品,《食话实说》专门带来保健食品科普小知识,帮助您科学认识、合理选购保健食品。
一、保健食品的定义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GB16740-2014),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二、“保健品”与“保健食品”的区别
保健食品具有明确的法律定位,保健食品的监管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产品属性为食品。“保健品”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义,一般是对人体有保健功效产品的泛称,诸多媒体报道中涉及的保健品,实为内衣、床垫、器械、理疗仪、饮水机等,而非食品或保健食品。
三、保健食品的分类
保健食品可分功能类别保健食品和营养素补充剂。
(1)功能性保健食品具有相应的保健功能,含有特定的功效成分,适用于需要改善或调节某种机体功能的特定人群。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主要有增强免疫力功能、辅助降血脂功能、辅助降血糖功能、抗氧化功能、辅助改善记忆功能、缓解视疲劳功能、促进排铅功能、清咽功能、祛黄褐斑功能等27类。
(2)营养素补充剂是指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而不以提供能量为目的的产品,包括单一营养素补充剂和复合的营养素补充剂。单一营养素补充剂主要是指含有单一原料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D和维生素E等)或矿物质(如钙、铁、锌、硒等)的保健食品;复合的营养素补充剂是数种维生素、矿物质为原料加工制成的保健食品,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四、科学选购,理性消费
1.合理选择适合自身健康需求产品
选购保健食品时,需结合自身需求、健康状况等理性购买,并关注产品功效成分。如辅助改善记忆类保健食品,一般含DHA、磷脂类、α-亚麻酸等功效成分;改善生长发育类保健食品,一般含蛋白质、钙、锌等功效成分;缓解视疲劳类保健食品,一般含有叶黄素、β-胡萝卜素、原花青素、虾青素等功效成分;增强免疫力类保健食品,一般含免疫球蛋白(IgG)、乳铁蛋白、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等功效成分的保健食品;改善睡眠类保健食品,一般含褪黑素等功效成分。
2.正确选择购物渠道
保健食品为专区、专柜销售,尽量到证照齐全、管理规范的商场、超市或药店等购买,并索要正规的销售凭据或发票。
3.关注保健食品标志和批准文号
(1)认准正规专用标志。正规的保健食品会在产品的外包装盒上标识天蓝色的、形状类似“蓝帽子”的保健食品专用标志。
(2)可查看注册号或备案号。保健食品外包装上的“蓝帽子”标识下有注册号或备案号,是保健食品的唯一“身份证”,消费者可以登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判断它是否为官方注册批准或备案的产品。
4.保健食品服用注意事项
(1)忌服用过量、盲目服用。消费者需仔细阅读标签及说明书,认真查看食用量、食用方法、注意事项和适宜人群,避免因服用过量或不当产生副作用。如补钙过量可能导致身体浮肿、多汗、厌食、恶心、便秘、消化不良;过量服用维生素A,可破坏骨细胞活性,导致脱钙、生长受抑、骨关节疼痛、皮肤干燥、发痒、脱皮、脱发等;过量服用维生素D,可出现头痛、厌食、恶心、呕吐、口渴、嗜睡、昏迷等;过量服用维生素B1,易出现头昏眼花、腹泻、浮肿、心律失常等。
(2)注意与药物的作用。有些保健食品可能会与药品发生相互作用,建议患有肝肾功能疾病或正在服用药品的消费者在服用保健食品前应遵医嘱。
(3)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保健食品具有调节机体功能,提高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改善亚健康状态,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保健食品的产品属性为食品,并非药品,不能治疗疾病,注意防范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
TAGS:
食品安全 保健食品 科普 养生 消费者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上一篇: 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开展食品市场疫情防控督导检查
下一篇: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召开“四新大家谈”——保健食品新功能专家研讨会